始終貫徹“綠色制造,科技生產(chǎn)”的企業(yè)理念,一直恪守“品質(zhì)合作,客戶無憂”的服務宗旨
1 輪轂外圓失圓的幾種原因及預防措施
分析認為,磨輥螺栓松動和襯板堆焊后變形是引起輪轂外圓失圓的兩大主要因素。
1)磨輥螺栓松動的因素及預防長時間運轉(zhuǎn)后,個別磨輥螺栓松動,致使內(nèi)外側夾塊松動,導致襯板移動。襯板移動必然造成其和輪轂之間產(chǎn)生摩擦,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摩擦,再加上磨輥徑向受力較大,必然造成局部磨損較快,使襯板和輪轂間產(chǎn)生間隙,保證不了接觸面積(主要是不能保證下次更換新磨輥襯板的有效接觸面積)。
預防措施:新的磨輥襯板安裝后,首先按照要求以一定的力矩對磨輥螺栓進行三次緊固。除此之外,平時停機時,要抽查磨輥螺栓的松緊程度,如果有松動,則要重新緊固一遍,并對松動的螺栓做好記錄并進行跟蹤檢查,防止其進一步惡化。
2)襯板堆焊的因素及預防磨輥襯板每堆焊一次就要產(chǎn)生一次輕微變形,堆焊次數(shù)越多,堆焊厚度越厚,變形量就越大,所以就無法保證圓弧度。 另外,如果不按照正確的堆焊工藝,沒有經(jīng)過事先整體預熱,或預熱快慢、程度和溫度等沒有保證,就會加大堆焊所造成的變形量。
預防措施:襯板堆焊次數(shù)盡量不超過三次,襯板堆焊厚度盡量不超過 60mm。另外嚴格按照正確的工藝堆焊。
2 輪轂外圓失圓和襯板變形后采取的措施
為了保證輪轂外圓失圓和襯板變形后,它們之間的間隙達到或者接近安裝要求, 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螺栓緊固不能機械地按要求緊固三次,而是要多次緊固,并且每次緊固都要詳細記錄,通過及時多次緊固,達到自動磨合,變大接觸面積。
2)嚴格執(zhí)行安裝施工方案,首先清理輪轂外圓和磨輥襯板表面異物,襯板落實輪轂后實測間隙,做好記錄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施行打磨(襯板)和墊物處理,使其達到接觸面積。
3)當輪轂外圓失圓面積較小,且磨損厚度小于1mm 時,可以考慮用金屬修補劑修補。金屬修補劑具有很好的金屬附著性,又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這樣既能保證圓度,又能保證耐磨性和硬度。 但是如果面積較大或者磨損量較大時,不建議用金屬修復劑,其效果不理想。
4)當輪轂外圓失圓面積較大,磨損厚度大于 1mm時,可以采用堆焊菱形紋的方式修復。首先把受損部位清理干凈,用 506 焊條在上面堆焊菱形紋,要求焊縫平行交錯,間距控制在 20~30mm之間。堆焊完畢,用按照標準輪轂外圓弧度和寬度制作的樣板來測量并打磨焊縫,直至貼合緊密,達到要求。然后安裝襯板,擰緊螺栓。這種方法保證不了很高的接觸面積,但是可以保證弧度,延長使用壽命,建議在緊急情況下采取此措施。
當然,當輪轂外圓失圓面積太大,磨損厚度較大時,要更換新輪轂,避免發(fā)生重大設備事故。